时政丨热点丨军事丨为农
这里,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。
两个国家之间不使用核武器的常规战争规模会有多大,主要是看两国之间接壤领土(实控区)战场容量有多大。很多人没有战场容量这个概念,这个概念指的是战场能够展开多少军队,太多了就过于拥挤,得不偿失。一支部队在一定的地形上是有展开正面宽度的,正面宽度过小,很多武器装备是没办法作战的,人员也会猥集一团,不但没法打仗,而且容易在敌人的炮火下承受不必要的伤亡。
但是,“战场容量”并没有一个定数,是要根据战场地形、双方兵力兵器、作战样式进行调整的。打个比方说,“战场容量”不是常数,而是个函数,这个函数的参数就是地形、兵力兵器、作战样式。
具体到中印边境,是这样一种情况:
主要是高原高山深切V谷,部分关键位置有高原宽谷,部分极端地形有深切“一线天”I形谷。这里需要有一点河流水动力学常识,即河流形成的峡谷会有什么样的特征。通常我们认为,水系对地形的下切作用都是形成的V谷,冲积作用形成的是宽谷/河滩地,但是这个特征的理解很多人没有搞明白,最关键的并不是“水”会怎么样,而是“山”会怎么样,是下切还是冲积,不是看“河大不大”,而是看地形抬升是否剧烈。地形抬升剧烈,下切作用明显,峡谷一般呈现V形;地形抬升不剧烈甚至停止,冲积作用明显,峡谷一般呈现U形宽谷。在一些地形抬升十分剧烈而岩体比较完整的地方则表现为深切I谷。了解这一点,再结合西藏南部水系特征,就基本上能够掌握中印之间战场的地形。或者你直接从西藏林芝出发,跑一趟派镇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,也有个直观的体会。在喜马拉雅山北侧,地形抬升放缓,形成的峡谷大部分都是U形平底宽谷,拥有十分平坦、河流蜿蜒曲折的谷底,植被比较丰茂但是也有大量的裸露滩涂。这是林芝市区往米林机场方向的两江交汇处:在喜马拉雅山山区,地形抬升逐渐变得剧烈而不稳定,明显发现峡谷收窄,谷底平地变小,河滩开始消失。这是“佛掌沙丘”附近地形:到喜马拉雅山山脊线附近,地形抬升变得极为剧烈,极为不稳定,峡谷开始千变万化,河流进一步深切,并开始有大量“一线天”地形发育。这是南迦巴瓦峰附近地形:在喜马拉雅山南麓,降水突然变得极为丰沛,而地形抬升又非常剧烈,河流的下切作用变得非常狂暴,往往会形成很多峡谷奇观。这是吉隆镇附近的吉隆藏布峡谷:可以看到这就是个宽度在100米左右、两壁直上直下的、在一块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深切出来的峡谷,基本上不可能有军事利用价值。在喜马拉雅山南侧,地形经过一小段丘陵过渡带之后,突然一下子变成了一马平川,河流一下失去了所有下切能力,完全体现为冲积作用。可以在卫星图上看到,本来被山体约束成很细的河流,突然一下就像是爆炸了一样变得很宽。在中印边境东、中、西段地形不尽相同,但是你根据我刚才说的这个方法去分析,即使不去现场,你也能对地形有个基本的把握,特别是中印边境西段拉达克河谷地区地形更是复杂多变,贴近K2(乔戈里峰)、南伽帕尔巴特峰一带山川河流走向怪异,不搞清楚河、山、地形抬升之间的关系,你很难掌握地形的总体变化趋势的。老实不客气的说,很多搞兵要地志的专业人员也对这一套掌握不充分,往往都是就地形论地形,从而对中印双方军事实力平衡线掌握出错。毛主席在1962年战争中,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地区地形变化规律,大致确定了现在这条实际控制线上我方部队退守的基本线,当时和后来都有不少人反对,这些人就是对当地地形规律没有掌握。中印边境地形的这个基本规律,决定了中方的进攻极限在喜马拉雅山南麓;印方的进攻极限在喜马拉雅山北侧。双方军事实力平衡线在山脊线附近,任何一方推进到了进攻极限位置,都不得不面对对方在平坦地形上展开的大量火炮群的火力覆盖,对印方如此,对中方一样如此。形象一点说,就是进攻一方还在狭窄的峡谷里的时候,防守一方能够在广阔的平地上面展开无数的火炮,集中火力轰击峡谷,从而造成进攻方的大量伤亡。印度人打过来进攻我们,他们还在峡谷里,我们能够在喜马拉雅山北侧宽谷里这么干;我们打过去,我们还在喜山南侧深切峡谷里,他们能够在印度一侧的大平原上这么干。进攻方注定会失去炮火优势,防守方可以在不受压制的前提下尽情发挥火力优势,这个进攻是没法打的。以亚东方向为例,我方如果要越过山脊线进攻印度,无论是走乃堆拉山口、沈久拉山口还是走不丹国境内多卡拉峡谷,我们还在峡谷里面的时候,印方可以在平原上展开炮群,趁着我军被峡谷压缩成一路纵队的时候猛烈轰击,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突破的。当然,反过来也是一样,印度要是想要仰攻开鲁山口也是一个道理,我们可以在岗巴县县城南侧的平地展开大量火炮,同样这么干。地形特征决定了双方的争夺只能是在这些峡谷里面展开,任何一方想要突破峡谷都是极为困难的,除非一方愚蠢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否则都会利用地形优势堵死峡谷出口。军事板块里经常有人以为中国占领过印度首都新德里,我都不知道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,简单百度一下很难吗?中国人民解放军(志愿军)占领过的外国首都,有且只有一个汉城(属李承晚残部),平壤不是,平壤是收复。没占领过印度的,也没占领过越南的,唯一刷下来的成就就是韩国的。尼赫鲁政府迁都那是他自己吓破了胆,怪不着别人,难道我在被窝里放个屁声音太大他吓破了胆,再迁一回都,那能算我“占领了新德里”?而且我觉得那次迁都是有人想搞尼赫鲁,故意夸大威胁制造事端打击尼赫鲁权威。无论如何,解放军没有打到过新德里,1962年战争中离新德里还很远,更谈不上“打下”新德里了。地形决定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不会太多,当然技术含量可以很高,但是印度那个国防工业实力嘛……具体投入的兵力数量,我就不一个通道一个通道的给你数了,那样篇幅太长,总数大概在两个集团军的规模,不超过7万人(一线战场)。算上空军、后勤、火箭军等远程火力,双方根据攻守区别,总共投入的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/方,也就是说总共两边加起来40万人参战、10来万人在前线发生接触的水平。(9)班公湖方向等中印边境东、中、西各段全部同时开战的情况。中印边境主要的作战样式就是“通道作战”,所谓通道,就是刚才提到的峡谷中能够打仗的地方,注意有些通道是根本没办法大规模作战的,比如错那方向的勒布沟,勒布沟里面实在是太过于狭窄了,娘姆江河水湍急基本上没有滩涂地,部队没办法行动。但是会有小规模特种作战行动,以小规模部队渗透的方式实施一些小型的特种任务。(3)掩护运输/武装直升机行动,空军火力直接支援对地作战的意义不大,空中火力在通道中很难发挥效能,最多是对固定堡垒有一定摧毁能力。所以整体来看,中印之间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情况下,战争规模上限,也就是战场容量,就是各两个集团军在一线发生接触,另有约20万人负责一线、二线、三线后勤支援和火力支援,预计双方总投入兵力会在40万人规模。END
作者简介:龙牙是一名曾西藏戍边数十年的退伍军人,他热爱文学和写作,对时政问题、社会新闻有着独到的见解。欢迎关注公众号“龙牙的一座山”、小号“黄科长锐评”。
感谢您的阅读,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名片后台回复关键词,如“精彩推荐”、“中美关系”、“军事”、“毛泽东”等。
点击查看相关阅读:
1、日本出让主权沦为“武器库”,这波美日新合作剑指何方?
2、为什么印度屡次翻车,却依旧执着于狂造航母?
3、关于近期为什么没有更新